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清水镇党史学习教育系列之“重走红军路 重温红色史”(二)

    信息发布者:冯仔建
    2021-05-30 21:59:18    来源:清水是我家   转载

    图片


    图片
    重走
    红军路
    图片
    清水镇党史学习教育系列


    图片
    图片
    图片



    目的

    能够让每位党员都能在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,为实现“昭南新镇 美丽清水”注入无限生机和活力。


    意义

    以史鉴今,立党治国,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。


    重点

    加强党员干部对党史的学习, 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需要。



    图片


    01
    掌握学习温度,树立正确党史观
    图片
    ///

    党史学习是党员干部的一门“必修课”,如何学好历史这本“最好的教科书”,总书记在动员大会上首次公开强调“树立正确党史观”。为确保党员干部在党史学习中见实效,清水镇在内容和形式上齐下功夫,掌握学习“温度”,坚持以情动人。5月28日,镇机关全体党员、各支部党员代表走进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战役前线指挥部旧址,开展“重走红军路 重温红色史”主题活动。

    图片

    百年党史内容丰富、资料繁多。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,通过重温革命先辈的筚路蓝缕的奋斗征程,体悟我们党的伟大成就、光荣传统和宝贵经验。推动我镇党史学习教育“动”起来、“活”起来、“潮”起来,更加深入群众、深入基层、深入人心。

    ///
    图片
    图片
    STUDY HISTORY

    图片
    02
    聆听革命故事,打捞远去的记忆
    图片
    图片图片


    STUDY HISTORY
    ///

    指挥部旧址位于普贤村,近看古木森森,院子里经历百年风霜的红军树,掩映老宅的残垣断壁,见证了红军与人民群众的军民鱼水情,这样的画景,似乎框住了岁月,如同一个解甲归隐的将军,历经风霜刀剑,惯看春风秋月,很少被外人叨扰。



    图片

    对历史有所研究的老党员肖延顺说:1933年,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七十三师一部(后改编为三十一军)、三十一军二七六团分别进驻普贤寺、龙凤场、罗汉寺、关帝庙、永宁铺等地。普贤寺与永宁铺相邻不到三公里,乃三县交汇之地,地势开阔,交通便利,乃屯兵重地。为战备之需,徐向前、王树声等无产阶级革命家、军事家将普贤寺设为临时指挥部。后来,红军转战川陕北上抗日,遂拔营离开普贤寺。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
    希望大家在此次活动中,要看得认真、听得仔细、思得深入、学得透彻,在相互交流中提升思想认识、锤炼党性修养、激发工作干劲,达到预期目的。

    ——镇党委书记李磊


    “我觉得今后要用活类似的红色资源,助力乡村振兴,让红军精神永续传承。”

    ——普贤村支部书记经荣江


    一段红色故事,让我们走进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时光。聆听了普贤村老党员肖延顺的生动讲述,革命先辈不怕牺牲、勇往直前的场景在眼前浮现,革命先辈不屈不挠、艰苦奋斗的卓越精神值得我们年轻同志学习!

    ——清水镇干部董丹丹

    ///


    图片
    图片
    图片
    图片
    03
    刻下英雄轨迹,定位闪亮的坐标


    图片
    图片
    STUDY HISTORY
    ///

    每一张图片,都在向大家传递着当年红军在极度艰难的条件下的艰苦历程,和老一辈艰苦奋斗、团结协作、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。

    从一百年前民族复兴的原点出发,我们追寻,我们讲述,我们铭记。

    1935年,身在狱中的方志敏,他呼喊着一个光明的中国,到那时,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,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,欢歌将替代了悲叹,笑脸将代替了哭脸,富裕将代替了贫穷,康健将代替了疾苦。

    1948年5月,在解放隆化的战役中,当我军的总冲锋号吹响时,暗堡里敌人的机枪火舌,还在无情的扫射,千钧一发之际,董存瑞左手拖起了炸药包,右手拉开导火索,喊出了那一句,振奋了多少代中国人的口号:为了新中国,前进!

    兰考的旧貌换了新颜,他却走了,留下的是一张永远缺席的全家福,一把被顶出破洞的藤椅,42个补丁的被子,以及永远的焦裕禄精神。

    2020年1月18日,84岁的钟南山,不顾个人安危,毅然决然的登上了高铁,前往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的武汉,这个冬天,年逝最高的逆行者,为我们留下一句最坚定的话语,让我去武汉,是国家对我的信任,白衣逆行,国士无双,一位老人的勇气和才智在危难之际 ,点亮了这个黑暗的冬夜。


    图片

    岁月长河,历来不缺少英雄史诗,我们却忘记,英雄,不是抽象的名词,也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,英雄是普通人,拥有一颗伟大的心,将平凡变成不凡,英雄就在身边。清水镇有这样一位革命老兵,参加过抗美援朝、进入到西藏、甘南、凉山等地剿过匪,60多年过去了,“土匪”这个词渐渐被人们遗忘,只是在热播的红色经典中,我们依稀还能记起“许大马帮”、“座山雕”等,那些惊心动魄的剿匪之战发生在东北等地,其实在距离广元不远的地方甘南,剿匪之战同样惊心动魄。

    “为什么战旗美如画,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……”映山红遍的四月,小清拜访了这位亲历剿匪的中国人民解放军0031部队一支队(二分队四连)的夏成兴老人,听他讲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,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。在夏老参加剿匪之战的1年时间,大小战役多达140场,曾多次负伤,最危险的一次,敌人的一发子弹从他的左胸膛下方进去,另一发子弹从耳边擦过。心里咯噔,140多场,365天,平均两天一场战役,那会儿的夏老也只是个不满20岁的小伙子!问着夏老:“那会儿您也是个孩子,您想家吗?”夏老笑着说“那个年代,哪里顾得上想家、哪里顾得上儿女情长呐!七八十斤的装备背在瘦弱的身躯上,心里只有往前冲的念头!为了多背上一个“家伙”(枪),为了多装一颗子弹,为了多打死一个土匪,不得不丢掉干粮,四五天吃不上饭。夜里听到命令,一个跟斗起身,迅速进入备战状态,每分每秒都活在恐慌中,命哪还是自己的,早已上交给国家。”经过了解,我得知夏老有位同乡的战友,每次跟土匪交战后,他们最欣慰的是看到彼此的脸,因为这意味着:还活着!活着!在那个战争年代是多么奢侈!然而战争并没有带走属于他们的青春活力,依然会互相开着玩笑“你小子,还在呐!”回忆到这,夏老眼眶泛着泪,小清明白,这简单地六个字,便是那个纯粹的年代里“枪杆子底下出的革命情”

    图片

    图为夏成兴年轻时


    现年82岁的夏老精神矍铄,在他的讲述中,远处仿佛传来60年前急促的枪声——小清的内心一次次被震撼,一次次被洗礼,真切地体会到了革命的艰辛、信仰的力量以及革命英雄的豪情壮志。

    100前,那艘红船在南湖上从黎明驶来。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;是共产党,改变了中国的历史。党以七月的名义呼唤八月的南昌风暴,呼唤秋天的井冈星火。100年的风雨兼程,说不尽的坎坷沧桑;100年的风云巨变,道不完的伟业辉煌。开发党史题材这片沃土需要等多青年创作力量。用当代青年的话语,解读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,激活更多中国青年血脉中的红色基因,让革命薪火代代传承。


    ///
    图片
    图片图片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